金融时报:相约进博会 共绘美好愿景——写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之际

2021-11-06

  上海黄浦江畔、“四叶草”内,一年一度的“进博时间”正式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齐聚沪上,共赴这场开放融通的贸易盛宴。

  连续参加四届进博会的老朋友德国米技,今年带来了一款一体化烹饪平台集成平板烟灶;瑞典知名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将带来“中国新年”KUNGSTIGER坤蒂格系列新品全球首展;雅培将首发新一代具有蓝牙连接功能的植入式心律复律除颤器……这是一场精品汇展、宾朋齐聚的东方盛会,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热情赴约企业展,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实现“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纷至沓来,进博会溢出效应不断释放。《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第四届进博会签约展览面积达36.6万平方米,15个国家首次在国家展亮相,其中5个国家是首次参与进博会。参展国遍布五大洲,涵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踊跃参与。此外,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超过上届进博会,企业回头参展率超过80%;30多家企业为首次参展。 

  连续4年,国际展商“我要来”的意愿愈发强烈,究其背后原因,是要抓住中国机遇,拓展商业合作。前三届进博会取得的丰硕成果,无疑是吸引力所在。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从“拉开大幕”到“渐入佳境”,进博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平台,已经成为参展国家和企业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谋求发展机遇、与世界沟通对话的重要窗口。 

  新老朋友齐聚 

  精彩进博故事持续上演 

  扩容升级的展览规模、“咖位”更高的参展阵容、实力强劲的买手团队……与前三届进博会相比,今年的进博会更多惊喜等待揭秘。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总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容,达到36.6万平方米,继续设置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全球三大拍卖行、三大时尚高端消费品集团、四大粮商、十大汽车集团、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大化妆品企业等悉数参展。大量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品、精品将在“四叶草”内完成他们的全球首发首秀。 

  进博会上,黑科技产品最为“吸睛”。在技术装备展区,包括阿法拉伐全新一代高效板式换热器T21系列在内的37件展品将在这里首发。不仅如此,专区紧贴当下热点,首次设置了集成电路专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等,展现了低碳化、智能化等行业发展新趋势。其中,在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杜邦将展示一款能够有效降低能耗的新型汽车玻璃黏合剂,东芝展区将展出纯氢燃料电池系统、SCiB锂离子电池等。施耐德电气将展示其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实践案例。 

  疫情背景下,去年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十分火爆。今年,在7万平方米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50家企业参展,各类首发首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数量远超前三届。 

  比如,安科锐将带来全新一代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瓦里安医疗则将首发人工智能高度自动化无接触癌症放疗中心等多款产品。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些参展进博会的创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使中国患者的治疗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同步。 

  医药企业葛兰素史克(GSK)今年将带来近40款消费保健重磅产品,包括今年全新上市的善存双重益生菌固体饮料、善存每日定制营养包、新康泰克氨酚咖那敏片等。更吸引人眼球的是,GSK为进博会准备的产品系列中还包括“网红疫苗”——含AS04专利佐剂系统的双价HPV疫苗希瑞适。 

  “这是GSK消费保健品第三次参加进博会。对我们而言,参加进博会就像参加一个一年一度新老朋友的聚会,在这里可以与各位伙伴、同行相聚,交流、互相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葛兰素史克消费保健品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企业事务部负责人傅悦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对于在华跨国企业来说,进博会不仅是中国的进博会,更是一个全球盛会,全球参与各方都将从中受益。 

  此外,科技的应用让本届进博会更具“智慧”,也让那些因疫情阻隔无法来到现场的海外国家和企业得以参会。据了解,本届进博会场馆内5G通信全面提速扩容。今年的国家展首次采用“云上”新形式,采用三维建模、虚拟引擎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刚果(布)、基里巴斯、毛里求斯、所罗门群岛、巴勒斯坦5个首次参加进博会的国家,将通过“云上”形式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看不见”的展品悉数亮相 

  金融服务升级4.0 

  除了琳琅满目的实物展品,服务贸易展区许多“看不见”的服务也同样值得期待。 

  是参展商也是服务商,在过去三届进博会上,各家参展银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推出升级创新的金融服务,为全球参展者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保障。在这一领域,本届进博会上又有哪些“金”亮点呢? 

  10月26日,连续第四次参会的进出口银行带来4.0版进博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易惠全球”,通过对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创新服务、内贸融通四大板块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将金融产品与服务深度嵌入以进口为核心的贸易场景。服务方案包括进口信用证、进口信贷、保赢贷、押汇等30余种贸易金融产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发展。据了解,依托第三届进博会发布的“进博融2020”专项金融服务方案,该行已累计支持了300余家客户近2000笔业务,业务余额近1400亿元,带动进出口额5700余亿元。 

  工商银行为本届进博会升级推出“智享工银 慧聚进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量身定制“智、速、全、优、云、数”“六位一体”金融产品体系。比如,为参展商及采购商提供包括即远期结售汇、汇率掉期、套期保值等在内的企业货币兑换和利率汇率避险工具,新增10个结售汇币种,支持26个外币币种的个人兑换业务。 

  “科技发展”“绿色低碳”是今年的年度热词,而这些发展理念也成为服务贸易展区的热门主题,金融与科技、绿色的碰撞将为此次展会带来别开生面的新体验。例如,建设银行迭代升级“5G+智能银行”,集聚一批最新、最炫的机具设备和互动设施,融合5G、人工智能、远程交互、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营造智慧便捷的金融服务场景,展现金融科技最新发展成果。同时,现场服务重点打造绿色亮点,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推广无纸低耗流程,并专门配置“绿色骑行”“节能数据采集”“动态调光显示屏”等互动体验设施,将绿色金融、低碳生活理念贯彻始终。 

  在保险方面,中国太保产险为进博会量身打造了碳中和保险,承保在进博会期间因财产损失风险事故,导致主办方应对风险产生的超额用电量及额外化石燃料消耗,以便主办方在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碳中和,以专业力量助力进博会绿色会展、低碳展览。 

  除了中资银行外,许多外资银行的老朋友也带着“看家本领”再次来到进博会。 

  “大华银行已是连续第四年参加进博会。我们扎根中国30余年,通过参与进博会,将持续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与中国政府机构、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互利共赢,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增进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即将展出的东南亚货币“一站式”解决方案,能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人民币与多种东南亚小币种之间的直接兑换、融资和套期保值等服务,为企业东南亚业务拓展提供汇率、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共创未来新图景 

  奏响对外开放最强音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不仅局限于商业合作,更是成为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从首届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到第二届711.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再到第三届在疫情背景下达成726.2亿美元的合作意向,进博会交出了令世界满意的成绩单,践行了“越办越好”的承诺。 

  而近两年,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去年,在疫情背景下,中国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进博会才得以如期举办,实现了安全、精彩、富有成效,释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明确信号。今年,同样面对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千家参展企业踊跃参展,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对本届进博会的满满期待。 

  “进博会集合了全世界各地的领先企业,覆盖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是向全球展现创新的窗口。进博会也代表着中国持续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越来越强大的创新潜力,为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搭建了桥梁和平台。”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微软此次带来了人工智能智慧投资方案、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平台和创新产品、教育领域“日出计划”等多款产品,希望能够借助进博会这一契机,呈现公司在数字创新方面的优势,为中国推进经济数字化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康宝莱中国区总裁、全球高级副总裁郭木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进博会已经成为展现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借此向广大消费者展示康宝莱的优质产品,传递‘营养+运动’的健康理念。当前,中国已进入以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康宝莱未来将持续加大在华投入,扎根中国市场,分享发展机遇,在实现自身业务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助推国民健康升级。” 

  中国搭台,世界合唱。进博会是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彰显了中国愿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共谋发展的广阔胸怀。在国家主席习近平每一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都贯穿始终。从宣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五大举措”,到重申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再到中国全面扩大开放新举措,每一届进博会上,中国对外开放的承诺都掷地有声,中国也用实际行动圆满完成了一份份精彩的进博会“答卷”。 

  无论世界局势如何纷繁复杂,中国始终如一扩大开放、推进合作。可以期待,站在“十四五”时期的新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创新有力的举措,不断以中国高质量发展新红利为世界提供发展新机遇,共绘美好蓝图,共创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