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立足主责主业 充分发挥金融正向作用

2022-03-11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去年,进出口银行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增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在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进出口银行将如何继续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对外贸易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出口银行在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有什么思路? 

  胡晓炼:过去两年,我国外贸增长较快,质量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新业态加速发展,展现了强劲的韧性。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缺芯缺柜”、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外贸发展的环境复杂严峻,面临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稳定发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国务院近期出台了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政策措施。 

  长期以来,进出口银行以支持外贸进出口为重点,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持续加大外贸信贷投放力度,为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具体来看,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外贸领域信贷资源配置,保障外贸企业资金需求。截至2021年末,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贷款余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7%,比全行贷款整体增速高7个多百分点。二是重点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度。运用科技手段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赋能,通过大数据精准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库中有订单、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产品,帮助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问题。三是着力巩固提升外贸产业基础。支持外贸产业增强研发能力,提升创新水平,更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加强对外贸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稳链固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四是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特点突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进出口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记“国之大者”,担起政策性银行职责使命,发挥引导带动作用,着力支持贸易促稳提质,培育竞争新优势,为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保障资源投入,保持外贸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强金融创新,更好支持外贸小微、绿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外部合作,通过银政、银保、同业合作等,凝聚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四是高标准服务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优化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五是一如既往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在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在支持制造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是否制定了下一步支持制造业的相关任务目标? 

  胡晓炼:服务制造业发展始终是进出口银行的核心工作和重点领域,制造业贷款占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比例。2021年,我们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近万亿元,年末余额超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同业较低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工作小组,在全行“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制造业贷款的目标任务和投向领域,围绕国家重大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谋划支持先进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区域创新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长期以来,通过制定制造业年度专项信贷计划、实施制造业专项奖励、提高绩效考核权重、优化信贷产品体系、细化行业授信政策、强化科技支撑等“一揽子”举措,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三是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先进产业创新发展。一方面,对于具有规模优势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传统产业,如船舶制造,我们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保持国内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船舶融资行地位;另一方面,对尚未形成产业化,或产能不足、供应不稳的先进制造业领域,支持企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以专业能力更好支撑建设具有进出口银行特色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建立了信贷、贸金、资金、结算、投资、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在长期支持制造业“走出去”“引进来”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涵盖客户营销、项目评审、风险管理等各环节的专业金融服务团队。特别是在船舶、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从业10年以上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下一步,进出口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重点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实施制造业补链强链行动计划,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服务更多产业链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围绕国家“双碳”目标,支持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四是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生效机遇,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当前需要关注哪些金融风险?如何防范化解?进出口银行有何举措? 

  胡晓炼: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各项要求,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较三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但仍要看到的是,个别地方的隐性债务高企、一些大型企业负债过高以及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突显,存在区域性、行业性系统风险发生的隐患。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也进一步加剧风险的破坏性。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进出口银行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六稳”“六保”方针,积极作为,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综合施策,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例如,进出口银行在积极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同时,也及时关注其存在的风险,加大防范力度。一是建立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将普惠小微贷款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根据银保监会要求,对普惠小微不良贷款率不超过全行控制目标3个百分点的不计入考核指标。投产运行全新信息科技系统,科技赋能普惠小微贷款获客、放款、风控,增强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动建立客户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印发《中国进出口银行客户监测和风险预警管理办法(试行)》,上线客户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监测预警管理机制。针对创新小微直贷业务的特点,开发了专门的预警指标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和风险管控。 

  三是加大信贷检查工作力度。对2021331日前依据2020年金融抗疫特殊信贷政策发放的贷款开展全面自查,对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化解,对发现的问题逐个制定整改措施,对潜在风险大、关注程度高的问题逐一进行研判整改。 

  四是健全小微转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转贷行动态监控。开展转贷行动态风险排查与评估工作,对转贷行对小微转贷款的管理状况进行后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对转贷行实行分类管控,积极探索构建转贷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五是不断提升小微转贷款合规管理质效。依托行内外工商、行政、司法、海关等数据库开展了小微转贷款业务用款主体资质全面核查工作,确保政策性小微转贷款资金精准滴灌小微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