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当前“六保”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及“就业”,将稳就业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更好保就业、稳就业、促就业?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四川省分行联合新网银行推出“保就业”主题小微企业银行转贷款。四川省分行向新网银行提供资金,再由新网银行通过无接触审批方式定向转贷给各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借款人可实现全天候、全域性贷款申请。目前,首笔3亿元“保就业”主题转贷款已经发放到位,分别发放至11337户企业、商户,保障了22万余个就业岗位。
增量扩面,创新服务形式 彰显进出口银行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四川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支持薄弱环节作用,集中信贷资源为小微企业、脱贫攻坚等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发生后,四川省分行积极落实总行1600亿元信贷规模支持小微企业专项政策,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四川省分行已与数家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并向各类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31亿元,较年初增长103.71%。
此次与新网银行联合推出普惠性贷款产品是四川省分行深化金融创新的又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借力互联网金融无接触线上贷款的模式,四川省分行进一步拉近了与众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距离,金融服务末梢得到进一步延伸。据了解,与以往借款主体大多集中在四川省内、每笔转贷款惠及几百至一千户小微企业的情况相比,此次获得首笔“保就业”主题转贷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遍布全国各地,覆盖外贸、制造业、物流运输、旅游、餐饮、农作物种植等数十个领域,而此次仅一笔转贷款受益主体就达万余户,受益人员更是突破了20万。
科技发力,突破时空局限 增强贷款可获得性
近年来,进出口银行在积极发挥自身金融品牌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国在大数据和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加大对金融科技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陆续推出了“保赢贷”“贸赢贷”等小微企业线上直贷产品。此次四川省分行携手新网银行共同推出“保就业”主题转贷款,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金融+互联网”的乘数效应,确保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融资支持,帮助更多企业员工保住就业岗位,渡过特殊时期难关。
在成都市望平街香香巷卖冰粉和蛋烘糕的王雷,因为疫情影响,冰粉店2个月没有开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只好把开二店的计划暂时搁置下来。在获知四川省分行与新网银行联合推出了“保就业”主题转贷款后,王雷抱着试试的态度,在3分钟内就申请到了20万元的贷款额度,不但成为“保就业”主题转贷款首个授信客户,其开新店的梦想也正在实现。
武汉市某物流公司的周先生、某科技公司的刘先生、黄陂区某蔬菜商行的林先生、江夏区某水暖电料批发部的陈先生等200余位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疫情期间经营活动几乎停摆,蒙受了巨大损失。城市逐步开放后,采购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扩大生产等都需要资金支持。经过多方比较选择,他们发现“保就业”主题转贷款申贷实时响应、秒批秒贷,无需抵质押和担保,仅凭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完成线上贷款申请,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即使从未在其他银行贷过款、没有信用卡、没有工资流水的客户也有机会拿到授信额度。
与成都的王雷、武汉市200余位企业主一样享受到“保就业”主题转贷款的人还有很多。来自黑龙江、新疆、江西、湖南、安徽、江苏、上海、广东、河南、重庆等十几个省(市)的众多小微企业主都获得了相应贷款,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有效增强了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
下一步,四川省分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在进出口银行总行统筹安排下,进一步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将更多信贷资源向“六保”领域倾斜,为打好重振经济发展战役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