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富林接受《金融时报》专访

2022-09-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作为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守主责主业,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日前,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富林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该行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金融作为国之重器,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十年来,进出口银行是如何坚持党建引领,铸牢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 

  吴富林:作为一家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发展之路。 

  一是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强化政策性金融政治属性。进出口银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策的背后本质是政治,政策性就是政治性”的重要论断,坚持从政治上看业务、从业务上讲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出口银行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紧紧围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定位,积极发挥长期服务稳外贸稳外资的专业优势,在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优结构、补短板、强弱项的高质量发展上,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中推动践行“两个维护”。进出口银行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通过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重要政策文件解读机制、向党中央重大请示报告事项责任清单机制,分层分类、台账管理,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进出口银行得到坚决贯彻执行,坚决把全面贯彻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立行之本,把党的基本方略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具体措施,确保各项业务发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出口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重要论述,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在进出口银行章程、党委会工作规则中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高管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确保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出口银行全面改革取得历史性成效,其根本就在于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全行不断发展的立行之本、履职之要。 

  四是在加强监督管理中持续全面从严治党治行。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建设。与驻行纪检监察组建立监督协同机制,出台关于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境外廉洁风险防控、分行纪委书记履职清单等制度措施,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党内监督与条线监管贯通协同,形成了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对照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巡视方式方法,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实现了有形覆盖和有机覆盖相统一,“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用不断凸显,全面从严治党治行不断深入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作为国有政策性银行机构,进出口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稳住经济大盘方面进行了哪些部署和安排? 

  吴富林:进出口银行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主动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截至今年8月末,进出口银行表内资产总额接近5.7万亿元人民币;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十年来实现翻两番,年均增速超过15%,连续两年全年投放金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扛起政策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职责使命。强化政策支撑,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举措,及时出台支持稳住经济大盘28条、加大政策性业务投放25条、加大基础设施信贷投放20条等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出台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四大区域专项政策,助力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增加1000亿元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新增计划,信贷投放力度达历年之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政策性金融工具火速落地。聚焦重点领域,助力实体经济调结构。深入履行主责主业,发挥服务外贸、制造业传统优势,截至8月末,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贷款余额2.73万亿元,本年投放1.25万亿元,同比多投26%;制造业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占境内业务比重约47%;绿色信贷余额超4000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近20%。发力普惠金融,减费让利实体经济,保市场主体。面对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强化金融供给,截至8月末,小微企业银行转贷款余额约1400亿元,较年初增长15%,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新增155亿元。对部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减免贷款利息,涉及贷款余额约1211亿元,减免金额4.51亿元。累计投放865亿元专项纾困资金,惠及众多受困企业,使供应链产业链上超过137万人就业得到保障。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构建以政策定位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根据战略客户、重点客户、普通客户、普惠客户需求和特点进行分类分层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打造“点、线、面”全方位支持外贸的信贷产品体系。紧跟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创设外贸企业发展贷款、外贸产业链发展贷款、外贸集聚区和贸促平台建设贷款等信贷产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形成对外贸领域全方位支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数字化新系统整合信贷业务办理、客户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监管报送等功能,提升管理效能;小微直贷业务实现线上化、自动化操作,业务办理时间大幅缩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显著提升。今年1月,进出口银行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 

  三是深化银政合作,形成多层次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合力。进出口银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积极合作,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支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外贸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外贸物流畅通。进出口银行与省级政府签署“抗疫情、保企业、稳外贸”联合工作方案,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25个省市政府签署联合工作方案,联合工作方案项下项目近4400个,惠及企业近2000家,已投放1.44万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更好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并明确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也一再强调,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目前,进出口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吴富林: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力度稳住经济大盘、围绕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赋予政策性金融的重大使命。 

  为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任务,进出口银行迅速采取多项举措。一是开展顶层机制建设。第一时间建立基础设施信贷投放、基金投资的整套决策机制和经营管理流程,明确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启动基础设施有关工作机制,督导各经营单位特别是经济大省分行加快开展业务。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和优质重大项目。选择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条件成熟、有效益、能尽快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予以支持,重点投向符合职能定位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三是加大投贷联动工作力度。与有关部委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对接有关企业,做实基础设施项目储备,打好资本金支持和项目贷款投放“组合拳”,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是出台特殊信贷政策。在业务营销策划、信贷计划分解、贷款定价政策、绩效考核政策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在用好新增信贷额度、做好融资支持方面,截至8月末,进出口银行境内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9800亿元;自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调整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至今,进出口银行已支持了一批港口、公路、高铁、核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补充项目资本金方面,9月2日,经银保监会批复同意,进出口银行正式成立进银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当日,进出口银行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总金额50亿元的基金投资合同,实现首笔基金投放。 

  下一步,进出口银行将抓住当前紧要关口,形成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资金供给,聚焦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加强投贷联动、总分联动、同业联动,保质保量完成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任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切实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外贸发展实现量质齐飞,作为支持外贸的主力银行机构,进出口银行是如何围绕重点领域发挥好自身职能作用的? 

  吴富林: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出口银行立足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定位,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贸易优结构、转方式、提动能,促进外贸量稳质升、创新发展。 

  一是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活血脉”。通过制定专项信贷计划、差异化考核等举措,全力保障外贸信贷投放。加强同业务实合作,引领带动更多资源投入外贸重点领域。围绕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拓展信贷支持外延,推进向进出口上下游延伸的“大外贸”融资。特别是近三年,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进出口银行发挥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持续加大资金供给,外贸产业贷款年均投放超过万亿元,外贸产业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比重超过50%。 

  二是着力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拓空间”。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合作潜力,“一带一路”贷款中贸易类贷款余额占比超过40%。在两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共有52项成果纳入成果清单,占成果总数的近十分之一。支持企业开拓重点市场,“走出去”项目遍布全球近140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参与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签约总金额超千亿元。 

  三是大力支持贸易通道建设,为贸易高质量发展“畅通道”。以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贸易大通道为导向,支持深化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水平。支持了中老铁路、蒙内铁路、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引领性项目,支持中欧班列平稳运营,畅通国内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 

  四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贸易高质量发展“固根本”。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全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强龙头、铸链条、壮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巩固贸易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支持了高端船型、重要能源设施等大国重器出口,助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制造业贷款占全行境内贷款余额比重超过40%,约七成为中长期贷款。 

  五是积极支持绿色贸易发展,为贸易高质量发展“亮底色”。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运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支持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贸易,助力绿色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研发并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信贷政策,是国内银行业的首创之举。 

  六是创新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和外贸新业态,为贸易高质量发展“增活力”。坚持“抓大不放小”,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构建“转贷+直贷”双贷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发挥出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创新开发“贸赢贷”“电商贷”等产品,依托线上运营场景,加大对跨境电商和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