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进出口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多年来,进出口银行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绿色国际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将绿色理念作为管理决策的基础逻辑,不断健全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2023年,本行持续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金融委员会,制定《绿色金融委员会工作规则》,逐步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工作方案(2022-2025年)》,全行绿色金融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构建绿色金融制度和政策体系。2023年,修订《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指引》,持续深化ESG风险管理要求和信贷绿色全流程管理要求,借鉴国际多双边机构主流ESG管理经验,将要求融入国际合作与境外项目管理流程。修订煤化工、玻璃制造、纺织、环境治理等行业授信政策,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全行信贷管理关键环节,持续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丰富支持手段,逐步形成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担保、碳金融共同发展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业务支持范围持续扩大,助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末,本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5341.07亿元,较年初增长909.62亿元,增速20.53%,显著高于全行信贷增速。绿色信贷六大领域中,重点支持了清洁能源领域和清洁交通领域,上述两个领域合计占比超70%,同时,节能环保领域也在积极快速增长。所支持的绿色信贷项目合计减少标准煤使用量2257万吨,二氧化碳2789万吨,化学需氧量133.15万吨,氨氮14.98万吨,二氧化硫68.87万吨,氮氧化物22.98吨,细颗粒物(PM2.5)58.86万吨,挥发性有机物14.71万吨,总氮14.95万吨,总磷11.72万吨,节水1488.70万吨,产生了显著的环境保护效应。

  积极利用合作平台共同推动绿色和低碳转型。2023年,本行作为国家能源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绿色金融工作组组长,身体力行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合作,为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本行牵头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绿色金融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践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为稳妥有序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搭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项目信息库,实现多类型机构项目信息共享;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十周年主题,联合1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倡议》,呼吁各方持续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支持力度,并被纳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工作组成立一年多以来,得到了国际上诸多机构的认可,基于共同的理念和合作共识,工作组吸收了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丝路基金等三家机构,积极邀请了阿联酋阿布扎比第一银行、沙特国家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成为观察员机构,不断扩大工作组的覆盖面和影响力。